大疆航拍 APP

     


“明天吧,今天要陪孩子”。这是和刘丹(勤奋的刘小朵)约具体采访时间时他的回复。孩子,大概是他在摄影路上最大的牵挂了。


刘丹接触摄影的契机,是女儿的出生。而他纵横摄影圈的昵称“勤奋的刘小朵”,则是女儿的名字,他说“希望通过这个方式她好像时刻跟我在一起”。每谈到孩子与家庭,他便散发着强烈的温柔。这份柔情,不仅在家庭里,也在他的摄影里。



刘丹擅长风光与人文摄影。他的作品既能让人看到未曾涉足的绚烂景观,也总能在壮阔与荒凉中挖掘到触及心底的柔情故事。在这几年里,他曾登上过四千多米海拔的高峰拍摄极限风光,曾深入过贫民窟、非洲丛林等留下珍贵的照片,也曾22次进入西藏,怀着敬仰拍下三年时间拍下藏区生活。透过镜头,他看着这个世界的壮阔与荒凉,也感受着这个世界的温柔与浓情。



一年前对话影像人栏目曾专访刘丹,他分享了在旅拍路上的故事。时隔一年,刘丹获得IPPA肖像组第二名,经历过作品被多角度误解,经历着对人文作品转化的阶段,对视觉或思想层面的更多选择,在摄影上似乎也多了不少想法。


藉着本次机会,对话影像人再次和刘丹聊聊,IPPA的故事和那些他在摄影上所拥有的经验和他对摄影的思考感悟。




》对话影像人:世界

》手机摄影人:刘丹(勤奋的刘小朵)



Part1 

从相机到手机:习惯的打破



世界:据我所知,你是从事机械行业转行到摄影,机械行业的工作经历对你摄影上有什么影响吗?

刘丹:其实还是有的。我当时做这个决定是与经历有一点点关系,我觉得人的一生还是挺短的,不想稀里糊涂将就地过一辈子,应该做点喜欢的事情,然后就接触到摄影。我接触摄影的契机也很巧合。当时老婆怀孕,跟大多数家庭一样,我买了个相机希望可以多给孩子拍一拍。买了相机之后我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就觉得我想做这个事情。当时什么都不会,还是义无返顾地把以前的工作辞了。当然那时候家里人多少还是有一些不高兴的,老婆怀孕没有去上班,家里的收入一下子就断了,最难的就是那段时间。



世界:当初是怎样去提高自己的摄影技巧的?

刘丹:一开始接触摄影之前就知道poco这些摄影网站,我在上面注册了一个号,开始在上面看别人的作品,学习,刚开始临摹别人的,然后慢慢拍多了就会有自己的想法,然后就跟着感觉慢慢拍,创作。


世界:你转行做摄影时早期也曾尝试过不同的题材,包括有人像。以你的个人经历,刚入行时如何能更快找到自己喜欢并适合的风格?

刘丹:我觉得还是什么都要去拍一拍,接触一下,拍多了以后会慢慢有一个侧重点,可能是你擅长的,可能是你真心喜欢的,这两者有可能是一致的,也有可能是存在一些矛盾,所以到跨过新手的那个阶段,你自己要学会取舍,要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为了生存那肯定要选择你擅长的东西,并不为生存发愁的话你可以坚持自己的内心去做一些你喜欢的。


世界:什么时候开始确定自己想往人文这个方向走? 

刘丹:2年左右时间了吧,我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就不拍人像了,因为我觉得自己跟模特沟通不是很擅长,我对于这个事情把控不到位,拍出来的东西就像一个单纯的客片,没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打动不了别人。如果从根本上不喜欢这些东西的话,你拍得再久再多也不会精通的。



世界:能不能分享一下获得IPPA肖像组第二名那张作品背后的故事?

刘丹:这张照片取景于新疆塔县,主角是一位塔吉克族的老妇人。当时,我慕名去拜访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出镜的小羊倌,去了他所居住的村子。主人家的房子是老式的房屋,房屋内部基本上没有窗户,特别昏暗,唯独在厨房门口有一束光从外界照进来,意境很绝妙。这位老妇人一直在厨房间来回穿梭,一时灵感迸发,所以邀请老妇人来进行拍摄。在拍摄过程中,并没有借助任何道具,纯粹使用自然光线,只是在角度的控制上花了些心思。后期方面也只是用手机软件进行了简单的修改完善。


2017IPPA肖像组第二名


世界:什么时候开始手机摄影的?对手机摄影怎么看?

刘丹:手机摄影是一个趋势,现在手机不管功能或者性能都在提升,科技更新,日新月异,发展挺快的。我们很多从业者会有不太好的习惯,太过于专注,手机有时候可以打破你这种状态。我们会有很多要求,环境不好不拍光线不好不拍或是怎样,实际上这种时候你对摄影的局限性设定得太高了。但是手机打破了这种传统的局限性,他让拍摄变得更加随意随心,更方便记录我们想记录的东西。如果你有心在这方面多做内容的话也可以从记录的状态继续延伸拓展。手机还是有一点局限性,没有太高宽容度,画质局限,但他有他的好处,拍摄看起来变得更加随性。这种随性也是要让你去区别的,摄影有时候还是你自身所感受到的或想表达的一种突破口,宣泄的一个点,手机摄影可以让你更加尊重自己的内心去拍一些东西。这是习惯的打破,也是思维性的打破,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这些东西,器材并不是最重要的。


世界:手机拍摄人文题材与相机拍摄有什么不同的体验吗?

刘丹:其实还挺大的,相机的侵略性太强了,有时候会过多的打扰到被拍摄对象,对人文和纪实创作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现象。手机的隐藏性更高,他和相机的分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了,功能上的限制和局限倒不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灵活,更加隐秘,我觉得这是最主要的优点吧。






Part2

艺术和摄影没有所谓的好



世界:一张好的人文作品应该有怎样的元素?

刘丹:我觉得艺术或摄影没有所谓的好,只是看你在拍什么东西,看你在做视觉性的东西还是内容性、思想层面的东西。我们经常看到的东西国际性的比赛觉得他对于画面像素、画质的要求都不是特别高,这扯到直接摄影和间接摄影的一个差别了。直接摄影比如国家地理可能会追求一些极致的环境、一些更多猎奇性内容,后期光线比较华丽,但对于间接摄影来讲相机手机都不是重要的,后期也不重要,可能风格手法要与你想讲述的故事思想配套的,更多的来讲间接摄影对于器材要求已经不高了,想法是什么,能不能通过作品或手法把想法传递出去,才是最重要的。



世界:视觉上的效果和思想上的,不可以兼容吗?

刘丹:不是不可以兼容,说实话我对这方面也是入门者,很多还在学习,就像我刚才说的选择一样,你在开始选择了摄影的大门槛,在后面你可能会选择人文、风光、人像一个类别,现在我拍人文到现在还是要做一个选择,也在慢慢摸索,是做直接摄影还是间接摄影。张克纯、九口这些他们偏艺术类别的走向,这里面也会存在一个抉择。



世界:那对于如何拍出有故事性的作品?分享一下你的经验?

刘丹:这个问题我觉得有的画面是能具备一张照片能讲一个完整的故事的,但有的画面必须通过组图,也取决于你想讲多大的故事。对于照片来讲,就是一瞬间的事情,看照片的时候看的角度解读的方向可能都不一样,解读出来的内容肯定也不一样。就好比我去年在大凉山拍了一组《三餐》,在微博上有很多人发那组图,自己改了名字,叫什么扶不起的贫困县。但我当时拍这组照片并不是想这样讲,我的本意是想通过孩子的一日三餐来表达他们的现状,这个现状的背后是值得去三思的,对于这个地方的扶贫是很大的,但为什么越扶越贫,政府的工作这么多,这是我拍这组图所看到的东西,我把我的想法讲出来,但观众有可能认可你,有可能不认可你,这都很正常。这种现象很正常,也合理存在。



世界:在几年的摄影里,有没有你很喜欢的作品或者一些深刻的故事?分享一下?

刘丹:说实话这几年接触的人和环境里,我在拍一些东西之后又会把它推翻,坦白说还没有特别喜欢或者真正意义上可以拿出手的东西。现在还是眼高手低,眼界上去了,但是自己讲故事的手法还没有跟上,这方面还在练习当中,目前并没有觉得还有什么值得可炫耀的东西。我觉得还是心境上的一些变化吧,最开始更多是在猎奇上的东西我会选择一些不太会去到或者不太可能去到的地方去追踪拍摄,我们出发点也是希望能通过镜头或者一些不健康现象的思考。但我发现真正并不能通过这种方式去拍摄,这些地方太难不太容易进行长时间的追踪与曝光,能跟踪的力度并不是很大,我希望从身边去挖掘自己身边的题材,有一些重大的事件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出现,通过镜头和时间持续这样的关注,这是目前的想法。




最初对摄影的一窍不通,凭着一腔热爱就从机械行业转行到摄影,刘丹的摄影之路一步一脚印并不容易,曾希望可以走遍世界,如今希望陪伴家人的时间能再多一些。无论是作为父亲或,刘丹的初心未曾改变,把女儿的名字放入摄影里一路同行是他最无声的温柔,“很多地方都觉得以后要跟女儿家人再来一次,看看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整个对话下来,刘丹对摄影从未停止思考,也从不吝啬分享他的经验和想法。而对于未来在摄影上的计划,他笑了笑,说“希望自己能在摄影上有所建树,一步步来实现,不要一下子太高......”





更多作品:







                      



以上作品版权归刘丹

更多信息关注

POCO:勤奋的刘小朵

微博:勤奋的刘小朵


跟刘小朵学人文摄影

刘小朵参与人文教学摄影计划九月上线













               

  • 勤奋的刘小朵
  • IPPA
  • 人文
  • 手机摄影
  • 手机摄影人
  • 对话_手机摄影人